PVC價格波動放大 塑料行業利用期貨工具控風險
受原料價格上漲等多因素影響,近期PVC(聚氯乙烯)現貨價格先漲后跌,塑料品種價格波動放大,為產業鏈企業的穩健經營帶來挑戰。
記者6月中旬跟隨大商所調研團隊在華東、西北等地走訪塑料化工全產業鏈企業時卻發現,以期貨價格為參考的定價模式已成為塑料行業主流,利用期貨工具管理市場風險早就融入企業的日常經營中,幫助企業度過價格波動的難關。
此外,產業鏈上的企業對于期貨工具的使用,逐漸從傳統套期保值發展到場外期權、基差貿易等新模式。規避風險的手段更多、更靈活,進一步打造出互惠、互利、共贏的產業格局。
英力特:期貨已成現貨定價重要依據
PVC是近年來價格波動最大的塑料品種之一。6月中旬,當記者踏進寧夏英力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(下稱“英力特”)的PVC樹脂粉成品倉庫時,PVC期貨價格正好到達近期的高點,沖破了7100元/噸關口。記者一邊看著叉車來回穿梭,將包裝成袋的PVC樹脂粉按區域堆放,一邊聽取英力特銷售公司副經理楊尚輝對于行業近況的分析。
楊尚輝表示,近兩個月社會庫存加快消化、西北地區環保核查造成原料緊張推動現貨價格在3月中旬開始一輪上漲。此時,企業已經能夠利用期貨市場規避價格波動風險。
“期貨與現貨的結合度加強、對指導價格的影響正在不斷增長,期貨價格也成為行業內定價的重要參考。”楊尚輝表示。
據介紹,英力特自2009年開始進行套期保值業務。為使期現貨結合更加緊密,更好地開展套期保值業務,公司于2014年將期貨部并入PVC現貨銷售部,設有期貨交易員、風險監督員、會計核算員、資金調撥員、合規管理員等崗位,對套保方案擬訂、每天的結算、出入金、建倉、平倉、信息傳遞等進行專業操作。2016年后,公司的套保規模顯著上升,2016年公司套保規模約為5700噸,2017年這一數據已經超過了20000噸。截至2017年,公司累計獲得平倉凈收益3600萬元左右。
基差貿易、場外期權成為新趨勢
相比上游生產企業,活躍在華東地區的貿易商更加熟悉期貨避險工具。基差貿易作為新的現貨定價模式逐步被市場接受,并已成為市場主流的定價和銷售方式。
浙江明日控股集團化工事業部負責人沈林海表示,以前聚烯烴貿易商利用信息不對稱就能賺取相對可觀的利潤,但經歷過2015年、2016年的大跌及2017年的大漲之后,企業風險偏好有了明顯變化,不再純粹地博取絕對價格,更多是進行相對價差的博弈,賺取更為確定性的利潤。
沈林海表示,現在報價跟以往相比更加規范、透明,很多企業采取了以期貨價格為基準的基差貿易模式,改變了過去囤貨賭行情的經營方式,減少了資金壓力。
而在永安資本聚烯烴負責人沈旭煒看來,期貨價格是通過大量產業客戶和投資者交易出來的,用期貨來定價更為合理、公開和透明。通過基差報價,有利于規避行情風險,順利實現現貨的購銷,促進貿易雙方公平合理地參與市場定價。
中大期貨分析師張駿認為,基差貿易的定價模式相對石化定價模式而言更為靈活,在行情配合下可以讓下游以低于市場價拿貨,而貿易商通過期貨套保等方式,也可以實現穩健經營、獲取利潤,因此在近幾年被市場認可接受。相比過去傳統定價模式,如今貿易商在基差貿易中可以將風險轉移,現貨貿易的需求也隨之增長。
值得注意的是,場外期權利用也越來越受塑料企業的關注。據浙江物產化工透露,該公司通過場外期權開展貿易,在獲得一定收益的同時,為下游加工廠商節省了采購成本,提高了客戶黏性。
大商所相關負責人近期表示,為適應塑料現貨市場變化,大商所將繼續推進合約制度優化,持續推進場外市場建設,不斷優化升級交易及清算平臺,開發更多指數產品,鼓勵推廣基差貿易、場外期權和場外互換業務等創新業務,持續服務塑料產業客戶。